
臨滄市的冷鏈物流規劃設計方案,主要基于《臨滄市“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實施方案》及相關的政策指導,旨在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發展短板,全面提升冷鏈物流發展水平。以下是對該規劃設計方案的一個概述: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蓋市內綜合交通樞紐、邊境口岸、8縣(區)縣城物流園區、產業聚集區、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畜)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和冷鏈食(藥)品加工基地的冷鏈物流干支配網絡,補齊補強冷鏈物流上下游短板和薄弱環節。全市建成冷庫庫容50萬立方米以上,年新增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
二、主要任務
1.推進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建設目標:力爭到2025年建成冷鏈倉儲設施規模50萬立方米以上,年新增倉容10萬立方米以上。
重點項目:加快臨滄火車站物流園區、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云縣火車站滇西物流產業園區、鎮康邊境特色工業園區、鳳慶滇紅生態產業園區等冷鏈物流設施項目建設。
支持措施:優化農特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布局,吸引生鮮電商、農產品加工等冷鏈物流上下游企業入駐,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支持城鄉居民消費。
2.推進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
建設布局:在消費規模集中和物流中轉規模較大的縣城及重點鄉鎮新建和改擴建一批銷地冷鏈集配中心。
功能提升:改善產地公共冷庫設施條件,強化產地預冷、倉儲保鮮、分級分揀、初加工、產地直銷等能力,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水平,減少產后損失,實現優質優價。
3.推進實施兩端冷鏈物流補短板工程
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圍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生鮮農產品主產區,集中建設一批產地預冷、倉儲保鮮、分揀包裝、初制加工等設施,探索發展共享式“田頭小站”等移動冷庫。
城市消費“最后一公里”:鼓勵大型商超、農貿市場、便利店、藥店、生鮮電商、快遞企業等終端網點布局冷鏈前置倉,推動冷鏈物流配送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三、冷鏈物流通道建設
拓展市場:推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進一步拓展臨京、臨粵、臨滬、臨魯、臨川、臨崇等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強化冷鏈物流組織,暢通“臨品出滇”上行通道。
下沉服務: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縣區和邊境小康村等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下沉,鼓勵供銷、郵政快遞、交通運輸、電商等企業共建共用冷鏈物流設施。
國際通道:支持孟定清水河、南傘、永和口岸和臨滄火車站物流園區完善冷鏈物流倉儲設施,推動孟定清水河口岸進境糧食、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綜合指定監管場地立項建設,加快構建中緬印國際冷鏈物流雙向通道。
四、冷鏈物流質量提升
數字化發展:加快數字化發展步伐,支持冷鏈物流平臺發展,推動數據互聯共享,支持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運營主體搭建專業冷鏈物流信息平臺。
智能化升級:鼓勵企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推動冷鏈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升級,推廣自動倉儲、分揀、監控等設備應用。
綠色化發展:鼓勵企業對冷鏈設施設備開展節能改造,支持各類冷鏈物流基地、園區、集配中心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加強公共充電樁、加氣站建設。
五、特色領域冷鏈物流品類服務
肉類冷鏈物流:構建“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肉類供應鏈體系,打造冷鏈物流地域品牌。
果蔬冷鏈物流:依托特色瓜果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倉儲保鮮預冷設施,減少保鮮藥物使用,規范冷鏈全程運輸標準。
優勢特色農產品物流:支持花卉、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附加值。
六、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爭取國家和省級政策、資金支持,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責任落實:明確各責任單位職責,加強部門協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監督評估:建立冷鏈物流發展評估機制,定期評估工作進展,及時調整優化政策措施。
綜上所述,臨滄市的冷鏈物流規劃設計方案是一個全面、系統、科學的方案,旨在通過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冷鏈物流發展水平,為臨滄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信大家一定對
臨滄冷鏈物流規劃設計方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浩爽制冷-智慧冷鏈方案集成商,深耕冷鏈行業16年+,專注于為客戶提供冷鏈領域項目前期的投資開發、產業研究、策劃咨詢、規劃設計,以及后期的
冷庫工程安裝施工、冷庫招商運維管理等冷鏈物流項目全過程服務,各項冷庫施工資質齊全(包含
冷庫安裝一級資質、建筑機電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工業管道安裝GC2資質、ISO9001:2015質量認證等資質),300+人冷庫專業施工團隊,3500+冷鏈項目工程案例,歡迎來電咨詢(400-861-7579)。